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,传递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伤企犯罪的强烈信号。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,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制造、传播涉企谣言,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、损害商业信誉等犯罪,本质是以网暴企业牟取非法利益,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。案例显示,有的以“维权”之名,行“勒索”之实,如网购食品后在包装袋内放置虫子、塑料、头发等异物后重新密封,若商家不同意赔偿,便以曝光或投诉相要挟。有的摆拍有关餐厅管理混乱、存在卫生问题的虚假视频,以曝光相威胁……
涉企网络谣言传播快、受众广、影响大。不法分子为了博眼球、引关注、蹭流量,甚至假冒新闻事件知情人混淆视听,制造虚假舆论热点“带节奏”,或无中生有,或添油加醋,这些负面消息严重误导网民,对企业造成伤害。
网络空间不是“法外之地”。2023年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联合印发《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求健全长效治理机制,坚持严格执法司法,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,依法严肃追究,切实矫正“法不责众”的错误倾向。天博